Email    (02)2931-2001       
首頁 / 活泉雜誌 / 心怡手札
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2022.07.11
施明玉
 
       在強調尊重精神障礙者的自決與人權時,我們會看到家屬基於對生病學員關懷保護的立場,用各種的方式,支撐在生活上功能漸漸退化的精障者,彼此過著互相綑綁的生活。
 
無計可施下的依賴
 
       依依與母親即是如此,在父親離開,手足成家後,與母親相依生活多年,母親同時扮演著媽媽、好朋友、教育者、黑臉、白臉等各種角色,來支撐依依,就這樣幾年後,兩人都到了崩潰邊緣。依依的母親在志工的介紹下,認識了協會。猶記得第一次會談時,母親眉頭深鎖,與依依當時負面的妄想及隨時就要失控的情緒,哭喊、吼叫著要自殺,母子倆到協會的樣子讓人印象深刻,也十分不忍。
 
心怡生活重建—在時間與空間上切割部份依賴條件
 
       會談時,會長與工作團隊向案母及依依說明:心怡生活重建教育以生活化的方式塑造適合學員回到成長軌道的環境,就如同大自然啟示的「吳郭魚回生術」(見活泉雜誌22期心怡手札—『觀吳郭魚的回生術』一文),以回復生存的溪水環境,喚醒奄奄一息的吳郭魚。案母聽了後,決定支持依依參與心怡生活重建教育,希望能回到生活的常軌。這個決定也讓母子兩人24小時的互綁,縮減到6小時以下。
我還記得依依決定參訓時的興奮之情,生命燃起希望,日子可以重新開始。他每天早早到場,從週末的休閒體育社群,到漸進式的加入結構化的社會接觸訓練。以學員的身份參與,也是歸零學習的過程,上午拜訪120個朋友,下午學打網球,測試通過後,社會接觸課程即結訓,也順利就地轉銜進入實驗職場工作。
 
       依依即使情緒不穩時,也會注意自己的打扮與儀容整潔,在訓練後,對於生活中的工具運用自如,如搭乘公車或捷運到不曾去的地方,也趕上了LINE、FB等社交軟體的流行,每天準時上下班,並有一份稱職的工作,週末也固定參與休閒體育社群活動,在場上和球友奮力廝殺,與數年前第一次見面時整日惶惶不安的樣子判若兩人。尤其在球場上的積極動力,以及對於問題的表達,可見依依回到成長軌道的復元潛力。這些跡象讓母親與手足都鬆了口氣。
 
面對生活中實質的問題
 
       依依與家屬從原先無計可施下的依賴,在進到心怡生活重建教育訓練後,消除了部份的依賴,並且也因為規律的生活作息而達到穩定的狀態。
 
       生活化,就是面對生活中實質的問題作務實的處理。隨著生活的深入及功能恢復,也考驗著個人的自主成長是否能負荷問題的產生。相同的問題以不同的面貌呈現,就是警訊了。發生的頻率增加,不斷循環累積,接著就是失速的衝進疾病區。
 
有工作而以「領零用金」的方式導致成長停滯
 
       依依在領到薪水後,母親讓依依保管存摺與薪資,結果成了半月光族,二週就把錢花光,並開始提領自己過去儲蓄的存摺。母親不得以只好改以讓依依領零用金與申請的方式,而每個月剩餘的錢,案母會再存入依依儲蓄的戶頭中。後來依依也開始渴望生活上的享受,想像自己如同路上踩著高跟鞋的上班族,手上一杯星巴克咖啡,他也來一杯,結果荷包失血、數夜失眠。
 
       案母開始擔心,如果有一天她不在,依依會不會坐吃山空?因為這個擔心,在親友的介紹下,幫依依買了高單位的儲蓄險,而當時依依的工作產能也正值高峰,因此鼓勵依依節省開銷支付每月的儲蓄險,而案母也拿出自己的積蓄資助,希望能預先存妥依依的退休金。這個決定改變依依的金錢使用習慣,也開始累積壓力。一開始依依打起精神奮力工作,結果超過負荷,但又有賺錢的壓力,所以不斷向職場主管要求調薪,或是未照SOP流程工作。
 
       因為不是從自身出發的成長動力,可預期不穩定,也會一連串引爆其他的問題。從母親發零用金預防透支,到退休金的規劃,都是出自於愛,而且已經進到訓練了,也有適合的環境了,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結果?
 
心靈健康成長的三階段就是復元的三階段
 
       從心靈健康成長的三階段說起。創會長林首成先生從大自然中,觀察動物的生存本能。雛鳥還不會飛時,在鳥爸爸及鳥媽媽築的巢中等待餵食,等到「翅膀硬了」,就飛離鳥巢自己覓食及築居。每種鳥有各自不同的築巢方式而不會搞不清楚,不用教,這就是鳥的生存「本能」。人也有生而為人健康的「本能」:成長的三階段,「自己餵食不受接濟助人」。而精神疾病出現,則是這個成長過程迷失的訊號,沒有往獨立的方向前進。
 
       因此在心怡生活重建教育計劃,除了重建社群外,也依循健康成長三階段,對於有復元潛能的學員,就要往「獨立」的方向推進。進入實驗職場後,誘發工作動能,決定及選擇要以那個區段的產能為目標〈實驗職場段的起訓產能8,000元,庇護職場段起訓產能12,000元,以及支持性事業段的起訓產能18,000元,並進攻到最低薪資〉,擇定目標後,在工作中克服問題,也因為克服問題而學習各層面的成長,這是獨立的開始。
 
不受接濟與成長、獨立的關聯
 
       依依在第二階段「不受接濟、經濟自主」的成長停滯,以小學生領零用金的方式也代表成長未同步。領零用金的模式會出現什麼問題?
 
       出現反覆矛盾,兩個極端反應間擺盪:
 
       因為金錢使用需要同意,各種決定也習慣要問家人,久而久之,判斷力、責任感下降。這也能解釋為什麼在工作上有基本的自主性,但回到家就退回到小孩的模式。
 
       「不受接濟」代表有機會「獨立」及「負責」。從生存需求出發,啟動復健與工作動能,這個完整的過程是為「獨立」準備;量入為出是培養責任感,並能建立自己的主體性,同時也透過學習的過程是增加判斷與決定事情的比例,學習為自己「負責」。簡單的說,人因生存需求及物質欲望,而產生工作動力,再從收入的掌控及支出的規劃而有責任,想多花一些,就要多賺一些,這就是「不受接濟、經濟自主」。
 
從生活中學習預防.回到成長的軌道
 
       「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當成長停滯了,應該要走的路沒有前進,能量為找出路,而往橫向發展上消耗,例如對家人、生活環境、朋友不斷索討依賴,當蔓延到工作上,動力消退、疾病復發等,這都是成長停滯導致,失控之下,就得透過藥物取代未恢復的功能。
依依在球場及職場上都曾經自然展現積極及動力,復元的環境已建立,接下來要規劃逐步學習財務管理,讓功能與成長同步,從生活層面的學習有機會預防疾病的復發。
 
後 記
 
       在家族會議後,依依與媽媽商量後決定進到經濟自主階段的學習,並接受工作團隊的建議。